西安城中,人声鼎沸。

  大街小巷,但凡空阔些的地方,都在公审“贪官污吏”,百姓们苦“拷掠”久矣,一旦李过把“拷掠”的黑锅甩到这些文臣身上,他们哪里还管什么真假?

  稀泥、狗屎、石头疙瘩先来一波!

  臭鸡蛋、烂菜叶子什么的,倒是没有,西安城里的百姓,早已一贫如洗,有那些玩意儿,还不紧着祭五脏庙么?

  四门洞开,李过已经出城了。

  高一功、袁宗第、李来享三人是他的铁杆兄弟,田见秀、刘芳亮、谷可成、刘希尧、刘体纯、辛思忠六人,又早已打过招呼,大顺八成兵马,都在他们十人手中,整编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。

  剩下那些将领,谁敢说半个不字?

  中军大帐。

  一场会议刚散,众将纷纷领命而去。

  朱慈亮和谢逊便悄无声息的潜了进来,李过抬头一看,立即拜倒道:

  “末将李过,参见陛下……”

  “免礼!”

  朱慈亮将他扶起来,笑道:

  “李兄果然是绝世良将,举重若轻,兵不血刃便将这泼天大功收入囊中,自此威名远扬,流芳百世啊!”

  这话说得,李过都有些脸红了,讪讪道:

  “末将不过依计而行,全赖陛下庙算无双,未雨绸缪……”

  “少拍马屁!”

  朱慈亮笑骂道:

  “说正事儿,这位英雄叫谢逊,人称‘金毛狮王’,武功盖世,韬略、学识,也是一等一的人才。以后就给你当保镖了,你这个靠山王,眼下可是众矢之的,大明的豪门、大顺的旧部,都恨得不得把你生吞活剥,但有谢兄,可高枕无忧了!”

  “谢陛下隆恩!”

  李过恭恭敬敬的行了个大礼。

  一见他这模样,朱慈亮顿时就回过味儿了,佯怒道:

  “李兄,我一向疑人不用,用人不疑,谢兄确实只是保镖,而非监军,你若这么想,可真是伤我的心了!”

  “末将不敢!”

  李过汗颜道:

  “陛下待末将,犹如亲兄弟,末将岂能有小人之心?”

  朱慈亮哼了一声,道:

  “最好没有,我若不是看中你的人品,早就给你种下生死符了,还用得着派人监视你么?”

  顿了一顿,正色道:

  “不说这些了,陕西各府空虚,破虏军旬月之间,便能收复全境。你有什么打算,随我回北京,还是?”

  李过双手抱拳,毫不犹豫的说:

  “但凭陛下差遣!”

  朱慈亮点点头,揶揄道:

  “给你个弼马温做,嫌不嫌小?”

  《西游记》早在万历年间,便已经传刊天下,经过数十年发酵,便连李过这种没什么文化的,也知道“弼马温”的鼎鼎大名。

  闻言不由一愣,忽然醒悟,欣欣然道:

  “陛下,是让臣取河套?”

  大明缺战马啊!

  立国之初,朝廷设置了一些专门的机构养军马,太仆寺作为驯养军马的主要机构,在各地都有马场,是军马的主要来源。

  但是,战马消耗太大了。

  尤其到了万历之后,动辄数十万军队就没了,战马自然也就没了,骑兵死后,战马还能回来的现象,只存在于影视作品中。

  所以,民牧军马也开始补充了。

  但是养马太费草料,养马的民户,负担就特别重,很多民众因为被分摊养马任务,家里越来越穷困,最终无法维持正常生活,只能逃户做流民,这一来源也是杯水车薪。

  至于茶马贸易,随着三边吃紧,早就消失了……

  所以,不仅崇祯缺战马,朱慈亮登基以来,也苦于无处补充战马,二十万天策军,也才三万骑兵,而破虏军和神机军,到现在为止,还凭两条腿在跑呢!

  说起战马匮乏,不得不提老朱的不肖子孙们。

  每到缺马的时候,皇帝们往往垂死病中惊坐起,仰天长叹——

  踏马的,我家的河套呢?

  大明也曾经拥有广袤的北疆,那时候“几”字型的黄河弯怀里抱着的鄂尔多斯高原,还是大明的心腹之地,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,成吉思汗的子孙不敢弯弓而抱怨。

  在贺兰山以东,阴山以南的河套平原,水草丰美,人称“塞上江南”,那里有庞大的马场,还有奔腾如洪流的剽悍战马。

  但是……

  这些地方,早就被老朱的不肖子孙弄丢了!

  老朱得天下之后,施行“诸王靖边”的政策,先后分封北平燕王、大宁宁王、太原晋王、大同代王、广宁辽王、西安秦王、宣府谷王、甘州肃王、宁夏庆王、平凉安王、开平齐王、沈阳沈王、开原韩王等十三个塞王分布在从东北到西北的漠北边防线上。

  因为他们拥有三个护卫军权,镇守着边塞,故称之为塞王。

  每个王府约配备三个护卫指挥使司、二个围子手所、一个仪卫司,约有万余人,以老朱的设想,有这些塞王拱卫边疆,中原应该是高枕无忧了,如果出息一点……

  都像朱棣一样,能主动出击,偶尔骚扰一下残元,掠夺一些牛羊、马匹,还能反哺中原,大明怎么会缺马?

  老朱,想的太美了!

  一场土木堡,大明的精气神都没了。

  土木堡之变后,趁着大明边境空虚,鞑靼部的蒙古诸部先后入居鄂尔多斯地区,最终占据了河套,“大明战神”的继承人们,也曾以此为耻,多次用兵“剿套”、“搜套”、“复套”。

  然而,收效甚微。

  大明最精锐的军队,已经在土木堡损失殆尽,后来的游行队伍自然打不下来。

  到了成化年间,这些不成器的东西——

  还不想打了!

  延绥巡抚左副都御史余子俊上奏说:

  到成化八年,屯驻延绥征套的士兵已达8万,一年之内就需粮银94万,草银60万,运粮运草又得耗银825万,而这样的巨资耗费,却不见成效,蒙古诸部反而在河套内的势力越来越大。

  食之无味,弃之不可惜。

  因此,他上书请明廷在河套南部筑墙建堡,设一道防线以御蒙古,明宪宗准奏,余子俊便乘满都鲁部等出套之机,动用了四万役军,不到三个月的时间,修起一条东起清水营(今陕西府谷),西抵花马池(今宁夏盐池)延袤千七百七十里的边墙,任由蒙古诸部入居河套。

  这就是臭名昭着的——

  大明弃套!

  喜欢大明:开局召唤天山童姥请大家收藏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
天天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:开局召唤天山童姥,大明:开局召唤天山童姥最新章节,大明:开局召唤天山童姥 天天小说网!
可以使用回车、←→快捷键阅读
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,与本站立场无关
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,请发邮件至,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。
Copyright©2018 天天小说网